我的 TOEFL 经验

前言

作为高考以来带给我最大焦虑感的考试,TOEFL 让我 2023 年大部分时间在黑暗中度过,我对其的时间、金钱投入也是最大的。

一开始定下总分 100、口语 20 的目标,中间经历了无数天自信心丧失、被焦虑情绪淹没、口语练到舌头打结,最终在 2023 年 11 月 3 日查询到了满意的成绩。

我写下此文既作为自己过去的总结,也希望能帮助到可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

我参加的场次和得分情况:

考试时间 总分 阅读 听力 口语 写作 备注
2023.7.22 89 27 24 16 22 改革前
2023.8.15 89 28 25 17 19 这场起为改革后
2023.9.16 96 29 27 19 21
2023.10.14 96 30 24 19 23
2023.10.28 101 28 27 22 24
MyBest 103 30 27 22 24

用到的学习材料:

阅读

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而言这是最简单的部分,一个合格的 211 以上的学生必定能轻松应对。

我在考前只做了两篇适应一下做题节奏,第一次考就取得了 27 分,之后一直稳定,并在第四次考到了满分。个人感觉 TOEFL 阅读难度甚至低于江苏高考和六级阅读。虽然我第一次考试前背了许多单词,但那更多是为了 GRE 准备的,TOEFL 阅读本身基本无词汇方面的挑战。

虽然高分并不难,但满分还需要一点运气。我考满分的那次,两篇阅读的话题分别是「地球早期的海洋与大气」、「农业革命与灌溉」,都是我非常熟悉的话题。这种情况下的阅读就是简单模式。

听力

TOEFL 奇葩的考试模式,让听力、口语、写作都考察你的听力能力。但这三部分听力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 听力部分本身:
    • Conversation:难度较高,日常对话一直是我薄弱的地方,连读、吞音等现象最多,语速也较快;
    • Lecture:难度一般,虽然看似很长,但其实语速较慢,容错也高,一句话没听清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 infer;
  • 综合口语:这部分的听力其实难度最高,需要尽量多捕获细节并记下充分的笔记,我口语基础本身很差,难上加难;
  • 综合写作:难度最低,一开始会让你读完一篇阅读材料熟悉话题,并且听力结构死板,逻辑清晰,语速较慢。

但不得不说,经过恰当的训练,听力部分也是很容易提分、考到高分的。我集中大量训练了 20 天左右,另外还有大概 30 天零零碎碎的训练(和别的事情混在一起)。

关于听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摸索出适合你自己的做题方式。很多学习资料会强调听力时如何正确记笔记,我一开始也是那样训练的,但考完第一次后我发现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我,记笔记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听力内容跟丢(不再能把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的概率会极大增加。

我的总结是,笔记适合记录细节,人脑适合记住逻辑。

TOEFL 纯听力部分其实并不注重细节,反而更考察你对听力材料的整体把握。后来我 20 天的专门训练中,我就彻底抛弃了笔记,效果很好。需要说明的是,后来我发现遇到细节密度比较高的时候,偶尔记笔记还是有用的,能帮助你避免走神,记下的内容其实没用,我考场上从没看过。在这里,记笔记其实只是为了强化人脑记忆,并不是一种外部信息存储方式。

我自己使用的听力训练法:第一遍做题,第二遍重听,第三遍看着文字内容听,之后再听若干次,直到你能听清每个细节为止。专门训练时每篇听力我大概要花 20~40 分钟不等,每天练至少 6 篇。

同样,话题熟悉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发挥。我第一次得 27 分的那场,有篇 lecture 是讲的经典故事「胶带手撕石墨烯得诺贝尔奖」,虽然我很熟悉并且做得顺风顺水,但内容确实有点偏专业,有许多物理学专业词汇,涉及石墨烯的分层结构、各向异性的导电性的原理。由于 TOEFL 听力 lecture 还是以理工科为主,摸鱼时从知乎 B 站上学到的没用知识,甚至中学时代看过的一些科普读物,都可能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帮助你,广博的知识面会让你事半功倍。但与此同时,遇到不熟悉的话题就很麻烦,我第四场考试听力只得 24 分,原因就是遇到了一个 literature 话题,大部分内容没听明白。

2023 年 7 月改版后听力有个坑点:由于取消了中场休息,有些人做得快,会在你听听力时就开始讲口语,产生严重干扰。第二场考试前虽然我专项训练了,但听力仍然只有 25 分,就是踩了这个坑。

避免此坑的方法是,所有的 direction 部分全部快速跳过,阅读部分可以剩两分钟提前结束,这样你可以成为全场第一个讲口语的人,让别人被你干扰

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口语

看分数就知道这是最折磨我的一部分,甚至后两场就只是为口语考的(口语没到 20 申请时非常危险)。

口语专项我高强度训练大概 30 天,非专项训练的天数加起来数不清了。

对于像我这种口语基础很差的人来说,大量的训练可以保证你的分数能在 20 左右,之后还是要看运气和临场发挥。

TOEFL 口语与其说是口语考试,不如说是大综合。对我个人而言,口语部分的阅读和听力要求甚至高于阅读和听力部分本身:

  • task2、task3 的阅读部分要求速读能力,个人感觉没有 4 words/s 是搞不定的,而且你不会有没读通后回滚的机会。而阅读部分其实完全可以照我平时看论文的速度去看,一句话没看明白也能多看几遍。
  • 综合口语的听力要求你记下细节,相比之下听力部分很多时候只要记下逻辑就行。记细节就必须依赖笔记,平衡好笔记、接收信息和把握整体逻辑,是最为困难的。

独立口语

素材积累是有必要的,但数量不在多,我只准备了 10 个常用的,重要的是一定要熟练运用,看到题目需要快速反应出来可以套什么素材。这可以去专门练习学而思考满分上的口语黄金 80 题

同时素材也不是万能的,独立口语不可避免地带有许多随机因素,经常需要临场发挥编故事,这时用中文快速想好后翻译成英文(写下几个关键词,说的时候连词成句)会比较快。

综合口语

对我来说整场考试难度最高部分,每次考到这基本就肾上腺素爆发。

如何应对综合口语是我花最多时间训练的部分,没有什么捷径,必须要自己找感觉、找经验。我在这里说一下我总结出的适合我的经验:

  • 阅读时:task2、task3 虽然给了你 45s 阅读,但最好只用 15s 就扫完,并找出关键句(非关键句直接不看),之后把关键句抄下来(不必一字不差,但尽量完整,可以直接读,不必组织语言的那种)。这样做的好处是,我在准备时间可以直接快速读一遍,正式说的时候一开始不仅流畅而且节省时间;
  • 听力时:尽可能记下细节,但必须要同时排除非重点,重点部分则同样记下关键词/句。与此同时,记笔记绝对不能影响到接收信息本身;
  • 准备时:一边把要说的内容读出来(不要默念,默念会让你产生你已经说流畅了的错觉),一边圈出有用的信息(或者划掉无用信息),用箭头整理出一条说的线,必要时在一些关键词间写下填充内容,降低临时组织语言的负担;
  • 正式说:以保证流畅度为优先目标,时间不够了、卡住了时可以丢弃部分细节。结结巴巴、重复一句话不仅会降低分数,还会浪费时间。

无论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能过度紧张。过度紧张会让你思考变慢,也会极大增加说的时候的卡顿。我得 22 分的那场,考口语时就处于比较放松的状态。

综合口语我个人的训练方法:第一遍正常做,然后紧接着重说一遍,之后看解答,然后不停重复说直到能非常流畅。这种训练方式下一篇大概需要 15~30 分钟,我一天练 10 篇。

写作

没有感情,全是套路。实际上我根本没有在写作训练上投入多少时间,一般的英语基础加上适当的技巧就能拿到至少 22。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打字速度拖你后腿。我是打字速度比较慢、并且 typo 很多的人,前两场次这确实影响到了我,不过后来熟练了也没问题了。

综合写作

综合写作的阅读可以定定心心读,给的时间甚至够你看两遍,也不用记笔记。听力部分也很简单,有阅读做铺垫让你熟悉话题,同时结构死板,逻辑清晰,语速较慢,记下重要细节并不困难。

要注意的是不要死背模版,把考试时间浪费在打模版上得不偿失,保证逻辑清晰结构工整即可。时间应该用在尽量多还原细节上,language use 用高考级别的词汇就行了,足够拿到 24 分。

学术交流写作

2023 年 7 月改革后去掉了独立写作,换成了学术交流写作,时间缩短到 10 分钟。第二次考试写作只有 19,是因为我心大完全没练新题型就上了,结果就是完全没按照要求答。

后来我花了半天专门训练了学术交流写作,基本上道。考试时其实只要看 professor 的提问,一堆废话不用看,之后扫一眼两个 student sample answers,找出核心观点,这是为了避免观点撞车,具体内容也不用看完,之后就可以开始写了。

我个人的模版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From my perspective, <我的观点>.

Although <找一个你反对的 sample answer 抄上他的观点>,<简单说一下我的观点的 advantage>.

<详细展开,可以用些例子,也可以指出你反对的观点的不足,60~70 words 足够>.

<(可选,我个人喜欢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可以说一下我的 method 其实可以更好地达到我反对的 method 的目标>.

So, <总结观点>.

总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对我个人而言,TOEFL 让我反思了大学以来的学习模式。本科时的课程要么是我已经熟悉的或者有基础的,要么是考前突击的。TOEFL 这种语言考试没有捷径(除非你是语言天才),必须从 Day 1 开始一点点训练,一点点找感觉、找经验。在这个过程种除了题目的障碍,更多还有负面情绪的障碍,找一些你信任的、同时愿意倾听你的人分享情绪非常有帮助。